90后创业者的陶泥3D打印之路 ——访安徽大邦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海娇女士

在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厦门,有一家“不走寻常路”的3D打印企业——厦门斯玛特集团。厦门斯玛特成立于2005年,经过13年的精心培育与发展,目前企业旗下拥有多家分公司。2008年,斯玛特企业投资2000万元入驻厦门环东海思明工业园,拥有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全套的生产设备,成立专业的研发中心和工业成品化运作体系,展示创意设计、3D精工智造的全新经营理念。

安徽大邦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大邦三维”)正属厦门斯玛特集团旗下,于2016年入驻安徽春谷3D打印产业园区,主要研发、生产陶泥3D打印设备,现与全国各工艺美术企业、各艺术院校、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进行研发合作,整合3D产业艺术资源,共同打造中国三维艺术创新应用平台。

本期,我们有幸采访安徽大邦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海娇女士,看看这位90后创业者是如何走上陶泥3D打印之路的。

QQ截图20180904100405.png

90后创业者 选陶泥3D打印为“情怀”

作为大邦三维的90后联合创始人,谢海娇女士原是修读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后在烟草相关系统里工作了两年,安逸的背后藏着一颗闽南人“爱拼才会赢”的闯心。她在一次工作会议上无意间发现3D打印,之后就一直在关注,那时候的她认为3D打印没有那么神奇,但肯定是对传统制造业的补充,并且是有力的补充。同时,敏锐的市场嗅觉告诉她,3D打印的爆发期即将到来。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厦大的微信交流群中,她关注到了斯玛特的招募公告,通过行业分析和企业调研,2015年8月,正式入职斯玛特。

跨行跨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必是一个艰难的历程,而文理兼修的她,入行极快,不仅能高效地汲取前辈们的实践经验,去弊存利;而且她心思细腻,懂得替每位客户考虑,比如利用微信传输资料,为防止图片变形、格式变换等问题,可编辑的word和pdf版本她都会各准备一份,方便客户的具体需求。这样细节的问题在她看来十分重要,“人与人交往、合作,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连你自己都觉得不舒服,就一定不能再把这种不舒服传递给你的客户、老板、同事。”谢总强调。

陶艺是中国的传统古老文化,中国的英文名称叫China,意思是陶瓷,中国是陶瓷古国,说起陶瓷,外国人就想到中国。陶瓷形态的基本材料是土、水、火。人只有掌握了水土揉合的可塑性、流变性以及成型方法和烧结规律,才能促成陶艺形态的产生和演化,使陶瓷器物产生美的形式。

1536027212921731.png

谈及制陶,我们都知道这个过程大概需要拉坯、干燥、画坯、上釉、烧窑等若干工序,而且很多工序都需要专业的师傅手工操作。在使用传统工艺制作陶瓷产品时,整个制陶流程大概需要8-12 周。这个过程不仅耗时,而且限于工艺的因素很难实现一些复杂的几何形状,比如空心、螺纹等。如今,大邦三维陶泥3D打印机的研发,成功解决了定形拉胚的复杂造型问题。同时,陶泥3D打印机取代部分劳动力,不仅缓解了用工荒问题,更是大幅度降低了人工成本。陶泥3D打印通过层层叠加的增材制造方法,沿袭了陶瓷生产盘泥条的工艺,突破了传统陶艺在形态上的自由度的限制,为陶艺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语言的可能性。

在笔者看来,选择陶泥3D打印这一条路,不仅仅是为了优化制陶工序,更多是谢总出于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怀”。

独家首创原料 变革传统文创产业

大邦三维独家首创的陶泥3D打印专用原材料,克服了材料黏性,基于福建德化白瓷泥,经过多道的研磨、加工、配比等特殊工序,除了有原生态陶泥的基本特性外,材料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有极好的稳定性、可塑性,大幅度提高了陶瓷3D打印成品的烧制质量,且原材料无任何化学添加剂,适用于日用瓷、空间摆件等创意制作。

陶泥3D打印机的成功研发,让艺术家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创意中去,实现陶瓷产品数字化、精细化,这将为未来陶瓷产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成为助力传统陶瓷产业转型及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力量。首先,结合三维建模,该技术能够为独一无二的文物和艺术品建立一个真实准确完整的三维数字档案,用3D打印技术可以随时随地并且高保真的把这个数字模型再现为实物。第二,陶泥3D打印技术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制模工艺,在作品精细度、制造效率方面都带来了极大的改善和提高,对于有实物样板的作品在编辑、放大、缩小、原样复制等方面都能够更加直接准确,高效实现小批量的生产,促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第三,陶泥3D打印技术带来了大量的跨界整合和创造的机会,尤其是给艺术领域的艺术家们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在文物和高端艺术品的复制、修复,衍生品开发方面的作用非常明显。

 领先同行 助力陶泥3D打印走进千家万户

目前,陶泥3D打印设备已经成熟应用于全国各大工艺美院、中高职设计院校、泥胚工厂等。陶泥3D打印机的成品可以实现空心的设计,这既减轻了成品的重量又节省了成本。此外,3D 打印的陶泥造型要进行后期处理也是非常方便的,例如你可以在陶瓷内部打印出螺纹,然后再组装两个部件。重要的是,打印出来的陶瓷与传统工艺制作的产品性能相当,能够在相同的应用场景中使用。陶泥3D打印用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改变了传统加工工艺,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未来几年,陶泥3D打印将深挖创客教育培训市场,出版陶瓷3D科普培训教材,建设自主品牌的三维陶艺课程、建立全球的三维陶瓷图形资料库等,力争陶泥3D打印走进千家万户。

尽管国内外目前在陶泥3D打印设备大部分仍处于DIY阶段,尚未形成量产的工厂规模。但大邦三维已领先一步,运用工业设计的手段、数字化的理念,率先实现了陶泥3D设备的工业化批量生产。其设备的创新应用,更是领先于国际水平。目前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对陶泥3D打印技术有很大的需求,但这需要很强的专业性,因此做3D打印技术的人要具备相应的文创常识,理解艺术的魅力与价值,他们不一定是艺术相关专业毕业,但是要有跨界思维的能力。如:大型雕塑的陶泥3D打印。传统的雕塑粗胚,需要钉制木架,传统工匠称之为“立骨”,再糙泥,一边压泥一边压光,这个过程是最耗时耗力,做不好的话,有可能翻新重做,并且雕塑造型无法批量复制,雕塑数据无法长久保存。而陶泥3D打印,有了三维雕塑数据,蜂窝状的支撑,直接打印出雕塑粗胚,工匠只需要后期精雕细琢,即可实现雕塑的批量制作,数据即改即存即打印,省时、省心、省力。

1536027451229571.png

随着斯玛特&大邦三维团队3D打印技术应用在行业界的不断推广,全国雕刻行业最集中的区域福建开始兴起了数字化雕塑革命。文创界各行业协会、企业纷纷来到公司考察交流,用陶瓷界泰斗——清华美院教授张守智的话说,“我走遍了世界各地,还没有见到一家像你们这样的企业,同时具备专业的艺术设计团队、齐全的工业级打印设备、创新的研发能力,你们正是我这么多年要寻找的合作伙伴!” 2017金砖会晤前期,张守智教授带领斯玛特&大邦三维设计团队日以继夜,用3D打印技术开发了金砖会晤的多款国宴瓷,技术创新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是陶瓷生产工艺变革的历史里程碑,标志着中国陶瓷产业即将迈入数字化智造的行列。在业界权威张守智教授的大力推广下,全国各大型陶瓷产地政府和企业开始行动起来与斯玛特&大邦三维团队开展紧密的合作。

1536027485565990.png

陶泥3D打印作为新科技新工具,它能够激发传统工艺的创意,革新流程,但说到底,新工具也不过是工具而已,不管如何应用,最终都是为了达到创作的目的。从这个角度说,陶泥3D打印与传统工艺是相辅相成的,设计师、艺术家、匠人等造物者,不一定非要探索新工具本身的界限和含义,只需要利用新工具的性能,为其造物服务即可。谢总认为,与其说新技术会“替代”传统工艺,不如说新技术是在拓展“工艺”这个概念本身的定义。而作为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为一体的3D应用公司,这样对3D打印这项新技术的理解或许更准确。在这种理解下,大邦三维一直身体力行地助力传统文化创意领域拓展更广阔的疆土,无论是推动艺术品的数字化还是推广陶泥3D打印技术,大邦三维都是以“助推手”的身份参与着这场前所未有的技术革命。


《3D打印世界》——中国3D打印行业第一本专业读物(点击可在线阅读

搜索官方微信账号:“3D打印世界”,新鲜、有料、深度3D打印资讯,尽在3D打印世界!


相关新闻